义务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
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
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
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
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
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
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
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
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f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