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通过深入
f公司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各工序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判断。对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及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将其按工序逐一排列、汇总,最终形成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第十二条安全监督部将确认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汇编成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清单。印发到公司各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各部门和项目部在接到公司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清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对需补充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用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和环境因素清单向安全监督部上报。
第十三条公司在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基础上,根据不同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发生频次影响的范围、相关方关注的程度、违反规定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公司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第十四条评审小组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实现对公司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也称LEC法,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D—危害程度(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f其简化公式是:D=L×E×C
a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
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
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
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
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
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
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
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
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产生环境影响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
f繁程度
10
连续产生和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产生和暴露
3
每周一次产生和暴露
2
每月一次产生和暴露
1
每年几次产生和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
从极小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