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每日少于400毫升,应及时报告医师。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六观察有无低血钾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等症状,如病人出现肌张力低,腹胀以及麻性肠梗阻、呕血便血及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七保持病儿安静,减少不必要检查以及陪床探视人员。若有烦躁应及时应用镇静剂,如地西泮。禁用可使血氨增高的药物,如冬眠灵、巴比妥、水合氯醛、阿斯匹林、磺胺等药物。八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感染,高热者及时物理降温,低温情况下可减轻肝脏损坏。(九)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精神症状正常者,可开始吃蛋白饮食,以植物蛋白为好。
第二章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发热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后发病而致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是指非感染性的组织破坏或坏死,如机械性,物理性或生理性损伤所致损伤大
13
f面积软组织损伤,中枢神经调节失常,产热,散热异常。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以及输血,输液反应等均可引起发热。一、般护理病儿应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给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即可祛除体内毒素,不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饮食后注意清洁口腔。三、观察病情发热时须定时测量体温,并准确记录,以观察病儿热型,有利于诊断。一般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系高热惊厥或超高热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时,须1-2小时测量一次。给退热处置后1小时应测量体温,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理象,以上虚脱表现,应保暖,饮热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四、降温措施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所以并非对所有发热都要给以降温,只有在高热对机体可能有不良影响的才给降温处置。一般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是才给降温处置。婴幼儿对发热耐受较强,虽有高热,但精神较好,仍玩耍如常,可不必处置。但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病儿,应及早给处理。较好的降温方法是物理降温法。头部冷湿敷或头枕冰袋,酒精擦浴或温湿敷等。按医嘱给以药物降温,或口服退热剂等。药物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揩干汗液和更换衣服,以防着凉。
第二节新生儿护理常规
自出生至不满28天称新生儿期。
14
f一、预防感染新生儿的饮食,衣物,用具应保持清洁。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