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案例分析
研究对象:四年级学生研究者:李成碧
案例1唐红铭,这个孩子的日常行为不规范,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还经常学老师说话,给一句好话,简直能上房顶。上学期,他做了错事,我总是大声对他说,冲他发火批评完了,他跟没事一样,他是个孩子,不值得和他生气。我决心我要改变教育方法。要想教育好问题学生,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爱心、细心。通过了解,他的父母忙于自己的生意,对他很少教育。以至于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惯。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其实孩子是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以及父母对他的教育同时也更需要老师对他的爱。如果他再犯了错误,你再去对他发火,教育是没有任何价值。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就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他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成绩虽然还和原来没有区别,但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对他发火,而是心平气和的对他说出这样的做法错在哪里,希望他以后注意点,他也觉得自己确实需要改进,自然而然的点点头,我觉得这就是他在进步的表现。上课时,我讲课的时候,他不注意听,我就用眼看他一会,他也知道好好听。下课后,我把课堂知识让他重述一遍,发现他比以前进步多了。还有一天上课前,给我送了一枝红笔,说:“老师,你看作业的时候用。”我心里特别感动。他的身上还有不少毛病,短时间里是不会完全改掉的,他有肯定还会犯毛病,但我觉得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他就会有希望改好,要有耐心,慢慢来。
f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材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给予的不能只是指责和批评,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认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充满爱心,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2:袁芳,外来务工子女,随母亲居住,平时母亲很忙,督促检查作业时间较少,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难得来一次学校,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字写得一塌糊涂,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我了解到她的父亲在广西工作,母亲一个人在家带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