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革命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2吸收外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
第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从中华文化自身来看,本身就是一种由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融多元于一体的文化,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其他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看,虽然我们也有过封闭时期,有过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教训,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比如,汉、唐时期,印度的佛教、西域的文化传入中国,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丝绸之路、玄奘取经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宋、明时期,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大量传入中国,马可波罗、利玛窦等大量外国人来中国游学、传教、经商,更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历史证明,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学习借鉴也不是照抄照搬。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同时,外来文化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如果不加鉴别、好坏不分,甚至把糟粕和垃圾当宝贝加以引进,就会贻害无穷。现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