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改整合的思考
东光县第三中学张宏普
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特征是:(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改整合方面谈两点看法: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有了兴趣,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
f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学生被吸引就会很投入多种感官同时加入活动之中完成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更为崭新,更为广阔。如学习《海燕》时,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海燕搏击长空的视频,然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海燕雄壮美的同时,进入到《海燕》散文诗的学习,并激发他们去寻找《海燕》的美。再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