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只会革命,只知破坏,而不知建设”;有人以所谓的“现代化史观”,把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对立起来,否定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正当性,进而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那么,您对此怎么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周铁农:在此,有必要对这种错误的观念加以澄清,说明革命的必然性、正当性及其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经过革命手段来实现的;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需要通过长期的建设才能实现。前一项任务是为后一项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孙中山本人曾经讲过:革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革下去。孙中山何尝不想通过改良的办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他当然知道这样付出的代价和破坏会少些,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意识到不推翻这样腐败的政府,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难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因此,革命目的是为了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进行一场民主革命。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不允许你慢慢来的情况下,孙中山才断然决然地起来革命。因此,革命党人走上革命道路是被迫无奈的,孙中山如此,黄兴、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等大批知识精英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是鉴于清政府之腐败无能而被迫以革命的方式挽救中国危亡的。
关于革命与建设的关系,孙中山对胡汉民说过几句很重要的话:“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不存心建设,即不必破坏,更不必言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孙中山一度认为,现在革命成功了,应该可以进行和平建设了。他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许多设想都是在民国初年搞的。他与袁世凯会谈时说,希望你当了大总统,十年之内可以练十万兵;我在十年之内能够造出二十万里铁路。说明此时孙中山是真想搞现代化建设的。但严酷的现实是,正当他在日本考察铁路的时候,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了。这样,孙中山意识到修铁路、搞实业的民生计划不可能实现,原来现代化建设的设想也难以做到,就被迫回国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做皇帝,他又组织中华革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等到袁世凯一死,他就把中华革命军解散了。当时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做法,说还有北洋军阀专横,不要急着把军队解散。孙中山回答:当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人要背叛共和的时候,我们不能保持军队。这样,他就把军队解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