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D.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沉淀,说明KspCuOH2<KspMgOH2解析由于硝酸铜水解生成易挥发的硝酸,加热蒸发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A错误;B项中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
3+
-1
HCl+HClO,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平衡正向
移动,正确;C项中原溶液中可能有Fe,错误;D项说明KspCuOH2<KspMgOH2,正确。答案BD5.下列实验能够实现预期目的的是
A.在一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10的NaOH溶液,再加入1mL乙醛溶液,煮沸后可以看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B.在一试管中滴入10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加热后滴加AgNO3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AgBr沉淀C.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无任何现象发生,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中存有SO4
2-
D.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说明弱酸溶液的酸性有时会比强酸溶液的酸性强解析A中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碱不足;B中要加酸酸化,在酸性条件下反应。D项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特例。答案C
f6.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液是否发生反应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B氧化变质C验证氧化性:FeI2
3+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检验CH3CH2Br与NaOH溶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取上层溶液,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红色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
检验乙醇与浓硫酸共热D是否产生乙烯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解析水解后的上层溶液应先用HNO3酸化,除去过量的NaOH后,再加AgNO3溶液,A错误;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NO3在酸性条件下将Fe氧化成Fe,不能证明Fe是原先被氧化所致,B错误;D项得到的气体中含乙醇蒸气、SO2,这两种气体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D错误。答案C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A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BCAgCl沉淀中滴入稀的KI溶液铝箔插入稀硝酸中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D石蕊试纸上解析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滴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A项现象描述和结论错误;由于AgI的溶解度远小于AgCl的溶解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