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育活动2.课外活动的意义:(1)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特长,以便人才选拔;(4)经受锻炼,提高独立活动能力;(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三者结合教育3.课外活动的任务:(1)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2)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3)组织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课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公益活动;(7)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三)课外活动的组织1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2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3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4由家庭配合学校组织
f教师招聘【心理学】
一、认知发展和教育(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1)根据感知觉的强度规律,作用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教师讲课音量);(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应注意布局和排列顺序);(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觉(教具、图表、演示实验、板书,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教学中,注意言语说明);(5)根据感知的协同规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参与感知活动);(6)根据感知觉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静止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具:变静为动)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性增强;(2)更具稳定性;(3)精确性提高;(4)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f2良好的观察力的培养:(1)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2)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全面性;(3)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社会能力(二)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2.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