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2.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
f(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实施要求:
(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交往互动的教学观;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f十一、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1.教育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2.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1.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一)德育及其意义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
f品质的活动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