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传递式教学法。它强调教师的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近十年来,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明显。但是大量事实也表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事实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着一些偏差,并未完全脱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形式,而是要深入的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和教学相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运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进行小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TEXT)、图形(GPQ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视讯(VIDEO)、动画(ANIMLATION)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纳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弱点,这样创新的教学方法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应当是比较多的。如:陆天池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马惠平的《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