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画在图上,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第二节实验设计一、组间、组内设计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组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二、组内设计特点:1.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2.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3.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三、组间设计特点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应。如果事先我们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而且,应用组内设计进行实验以后,如果我们怀疑一种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我们就可以采用组间设计重新实验以验证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四、组间设计的缺点及克服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
f1.匹配被试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2.随机分配被试。五、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克服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1.完全的平衡方法。2.拉丁方方法。实验设计小结P21表组间设计定义优点缺点克服缺点的方法一组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条件互不干扰不同组之间被试的差别可能与自变量混淆。怎样分配被试?匹配与随机化组内设计每一被试都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被试的差别不会与自变量混淆,节省被试。实验顺序造成各种实验条件相互干扰。怎样分配自变量的顺序?完全的平衡与拉丁方法六、混合设计既有组内设计又有组间设计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地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第三节实验中注意几个问题1、防止混淆自变量2、防止实验者效应3、几种不恰当的实验设计(被试接受自变量的影响后测验,想了解自变量的影响;控制组与实验组不属于同一总体;没有控制好控制变量)第四节略第五节非实验研究方法▲两个特点:第一,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f第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妥协。一、自然观察法一条规则是,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