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故都的秋
三维目标:
(1)学习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
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3)品味揣摩语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包括:A、作
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理清
层次)。
制作幻灯片(古代有关秋的诗句)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设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进入
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幅画,这是我根据大家学
过的一篇课文中描写的景象画的,请你根据画面的内容把这篇课
文背出来好吗?(画面上是《天净沙秋思》描绘的场景)这首词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感情
的?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
就从《故都的秋》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又通过对秋天
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深情呢?
二、提供相关材料,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f投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秋声赋》关于秋的景观图片,尤其是北京的秋景图片,如香山红叶、北海、陶然亭等。学生通过上述图文的欣赏,自然会沉静在秋意之中,对本文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教师点拨:这些佳句和名篇,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抒发作者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了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秋意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领略故都的秋味。三、听朗读录音教师做阅读指导:
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和情怀。要求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读出课文中美好的感情来。四、理解感情品味语言
1、文章开头部分“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