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摘要:摘要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为滋生公共权力腐败提供了土壤和条件;权力过于集中,却又缺乏有效的监控,是腐败产生的病灶;而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尚未健全,对公共权力监督乏力,成了公共权力腐败的根本性原因。它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破坏政府的公信力,瓦解市场的信用基础,如果不采取措施,最终会导致社会不稳、政局动荡,动摇执政党的地位和危及政权巩固。因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措施,构建和完善公共权力监督法律体系,构建权威、独立的权力监督机构,从制度层面上去遏制腐败现象;更要构建公共权力监督文化氛围,倡导廉洁奉公社会美德,从道德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成员的民主法治意识等方面去清除腐败得以滋生的土壤,彻底根除腐败之本,做到“标本兼治”。关键词:权力腐败公共权力腐败关键词共权力监督机构、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公共权力监督公共权力监督法律、公
一、公共权力腐败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权力腐败是指权力主体非法行使权力、谋取私利,给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表现为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国家赋予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损公肥私或假公济私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的实质是权钱交易,是权力异化的结果,这是由权力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公共权力腐败则是一种超法律、反法律的行为,它动摇着国家权威的基石——法律权威。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315件,涉案金额21亿余元。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已侦结提起公诉26684件33953人,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和101。在上述案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上述数据,触目惊心,说明我国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严重。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现代化变迁之中,我国已经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以来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比较好的最佳时期,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等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党和政府正领导全国人民昂首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但是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蔓延,特别是公共权力领域的腐败,已成为社会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使得权力的使用背离社会公共意志并异化为私有权力,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