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杜马议会)
三、评价
一)积极: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2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近代化道路)。
f二)局限:1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
四、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一、背景:
一政治:幕藩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
二经济:封建领主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三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势
四外患:黑船来航,西方国家入侵引发民族危机
五)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二、措施:
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四民平等,
三.评价
2经济:殖产兴业,土地私有,改革地税;3文教:文明开化,出国留学,改革教育,生活西化;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5军事:富国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建立常备军(皇军);用效
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武装军队;
一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二积极: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
道路;国;
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
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对亚洲:为亚洲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三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
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f五、戊戌变法(1898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一、背景:
一)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四)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变法目的: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两大政治目标: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发展资本主义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三、变法的经过:
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