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制度等。
(4)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影响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三、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
全球变暖影响
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
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
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
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
应消耗O3。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
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
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
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冬季取暖时间长)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
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
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2
f能力训练1、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
图,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
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3~4题:
森林覆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河流含粮食平均单产粮食总产年份盖率(km2)(mm)差(℃)沙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