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第五部分:教学流程: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三角形和五角星,然后问,这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五角星?并让学生上来指出图形中的角,引出两个图形里都有角,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认识的图
f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了五个活动。活动一:联系实际,找角。首先我向学生出示39页例1中的三个实物,让学生找角,由于这些实物都是学生平时经常见到的,学生对角也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很容易找到角,然后我从这三个物体中抽取出数学中角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直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的认识角。接着我向学生出示38页主题图,让学生从美丽的校园情景图中发现角,学生边汇报,课件边闪动角,采用演示法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二:初步感知,摸角。在学生看了很多的角之后,我让学生拿起三角板来摸摸角,说说是什么感觉,通过引导学生得出“尖尖的感觉”和“直直的边”,揭示并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度到数学中的角,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接着我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是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活动三:体验感悟,画角。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我在旁边指导更正,让学生掌握画角的要领。活动四:小组合作,折角。在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独立折角并组内交流,学生在折角的过程中,直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由于学生所折的角大小不同,我将引导学
f生对所折的角进行观察比较。活动五:动手操作,做角。首先我将出示自己制作的活动角,让学生利用我课前下发的材料(硬
纸条和图钉)自己动手制作活动角。通过把活动角变大变小,把硬纸条剪掉一些,让学生发现并概括: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将难点分散到动手操作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3、巧设练习,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第一题,数一数有几个角。通过找角的练习,再次加深对角的认识。最后一幅图的出示,大角中夹着两个小角,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角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