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评述
付飞翔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导出参考文献关注分享收藏打印摘要:
现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复杂性随之而来的大量公共政策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对一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了解主要的政策分析模型以及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我们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的技术支撑。因此本文将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各种理论模型进行评述以期为现实的政策分析提供模型借鉴。
关键词:
模型观点批评作者简介:付飞翔1988男河南驻马店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公共政策。收稿日期:20120516Received:20120516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是一种政治分析模型亦是一种概念模型是描述性模型与语言模型的综合形式。美国学者盖斯SaulIGass认为“政策模型是对问题情势的选定方面的简化表达这一问题情势是为特定的目的而构建的”。1由此可知政策模型是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研究者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政治生活思考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效果以及预测社会未来发展和改进政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不断总结出来的。在方法论上其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理论模型的分类标准较多。本文主要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和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加以介绍和分析这些模型主要包括理性分析模型、渐进调适模型、综合分析模型、政治系统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团分析模型等其他模型不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理性分析模型
理性分析模型最早应用于经济学和军事防务领域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兴起并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性分析模型认为只要决策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最后所决定的公共政策必然是合理的。理性分析模型的基本观点是决策主体始终是理性的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利益。理性分析模型的基本条件1了解社会中所有的价值偏好并进行比较2找出所有可能的政策方案3预测每一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并考虑实施某一政策方案可能对其他方案产生的各种影响4通过社会价值的成本收益分析选择成本最低获益最
f大的政策方案即最优政策方案。但是理性分析模型是以一些基本假设为前提的第一决策者面对的问题必须是既定的且该问题是容易被发觉并相对重要的。第二决策者有明确的价值目标且可以对各个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三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