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3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2积累词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yù
)(
ià
g)宛转(zhuǎ
)黄晕(yù
)应和(yì
g)(hè).酿.....蓑衣(suō)抖擞(dǒu)(sǒu)笼罩(lǒ
g)朗润(rù
)烘托(hō
g)......(2)解释词语。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朗润:明朗润泽。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f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三、检查预习见预习1、2。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明确: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美读课文,品味探究: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