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隔离,并检查其它猪只是否被感染;治疗时,可以选用抗生素,如磺胺嘧啶钠、林可霉素等。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产生于猪的附红细胞体,多发于夏季和秋季,可以根据其对化学药品的耐受性差这一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通常一般的消毒剂都能够将这种病原体杀死。虽然这种治疗方法比较廉价,但还是应以预防为主,其病原体主要来自病猪及死猪,主要通过蚊虫来传播,据此应加强对病猪死猪的隔离以及蚊虫的驱除,从源头上掐灭传染源,如果一旦传染,因注意切断其传播途径以此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完善免疫检测体系
通过检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进行非免疫是保证其健康的有效方式。具体可以通过对死猪和病猪的仔细诊断,了解还潜存的病原体和疾病,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法。同时,随时监测猪的免疫状态,并及时预备相应的疫苗,防患于未然。
根据规模化养猪的特点以及各种免疫方式的特点,对猪只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这就对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疫苗的剂量、间隔时间都需要根据生猪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来判断,避免因注射剂量过大引发负效应。同时,为了保证疫苗的可靠性,养殖户应选择与信誉度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且在疫苗的保存过程中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保存。另外,需要了解疫苗的注射间隔时间,每种疫苗的注射间隔时间一般都应控制在7d以上,因为如果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多种药效成分互相作用效果反而不好甚至出现拮抗。
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疫苗的使用效果,通常采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效价,提高免疫度。此外,为了提高猪种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应对猪种群进行预防保健,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生。
4、猪瘟的防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时间较长,不容易被发现,常见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其排泄物、受污染的水源饲料等,一旦感染,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粪便干硬等现象。因其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因此,应以预防为主,严格监控猪舍卫生,及时清理及消毒;同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合理安排猪饲养的密度,保持空气流通。
生猪疾病是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强对日常种猪的观察及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疾病,做好防御工作,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积极运用高科技技术及免疫技术来治疗并预防生猪疾病。此外,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检验检疫方法,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梁忠信生猪疾病复杂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
f龙源期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