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选自2010年04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3分)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5分)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桃花坞
f桃花生得像一朵桃花。父亲常说,桃花,你妈生你的时候,我就在门外,我听到了你哭出的第一声。说到这里,父亲还夸张地一挥手,说,哇地一声,我一回头,看到很多桃花飘下来,像下雪一样。你知道吗?我用那些桃花泡了水,让接生婆给你擦过身子呢!小的时候,桃花听到这些,她的眼里,迷茫就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大了些,桃花就缠住母亲说:“妈,爸爸说的是真的吗?”母亲往往笑而不答。不管怎样,桃花喜欢上桃花了。后来,桃花读书了。于是,每天清晨,桃花就捧着书本,来到几棵树下,仰着头,读一些、背一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即使树上没有桃花,只是一树绿叶或是光秃秃的枝丫,可在桃花的想象里,那也是一树粉红色的花朵。久而久之,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桃花初中毕业,因为成绩差,就没再读书。桃花出去打工了。桃花进了一家制衣厂。车间里,有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大山。那天,桃花听到了大山和另一个人的对话。一个人说,大山,从你的名字看,你家住在大山里吧?大山说,是的。那个人继续说,那儿的景色一定很美吧?大山说,你说呢?我们的村子就叫桃花坞。听到这儿,桃花心里一颤。桃花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桃花,出现了纷纷扬扬,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桃花。桃花看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