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之一是出口与进口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2011年我国在扩大进口方面实行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完善鼓励进口的一些政策,包括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改善进口结构,扩大消费品、医疗设备和节能环保产品的进口;扩大从自贸区成员、逆差较多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三)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更加显著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我国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增速减缓,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据海关统计,2011年前10个月(见表1),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6694亿美元,增长202。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6303亿
f美元,增长168。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29591亿美元,增长257,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13737亿美元,增长237;自东盟进口15854亿美元,增长275;对东盟贸易逆差2117亿美元,扩大592。前10个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8161亿美元,增长177。而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9475亿、6983亿、649亿和3637亿美元,分别增长346、374、438和87,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四)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出口的显著增长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出口的显著增长,促进了地区间的平衡协调发展。2011年前10个月,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8成以上,中西部出口增长迅猛。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4737亿美元,增长191。此外,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进出口值分别为2548亿、19341亿和11511亿美元,分别增长236、264和316。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18。从出口方面来看,2011年前10个月,广东省出口4340亿美元,增长205。同期,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出口25744亿、17859亿和17311亿美元,分别增长174、211和176。此外,山东省、福建省和北京市分别出口10406亿、7447亿和4812亿美元,分别增长235、292和61。而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江西和青海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6倍、711、616、59和473。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外贸出口目标应向更高层次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