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摘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情感。本文主要从诗歌教学方法上进行论述,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词:诗歌;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2我国是诗的海洋,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赋,至唐诗宋词元曲,连绵不断两千多年,创造出无数的传世精品,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为了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弘扬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品读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典诗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特别是古典诗歌,往往抓不住其灵魂,作泛泛讲读,先是讲述诗歌产生背景和作者经历,再是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届届如此,课课如是。这种诗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魅力,体验不到诗歌的美,“层次清晰”的分析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渐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就会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尴尬局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人类语言艺术和诗人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
f有感情、最有韵味的文体。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诗人灵魂的诠释者和学生灵魂的引导者,如何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让学生感受诗的魅力,陶冶情操,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在诗歌教学中采用的几点方法。
一、教会学生读。诗歌的学习最重要的当是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诗歌通过节奏、韵律来表达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体味诗人的情感。“读”,要做到情读、意读和泛读。1、情读: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学习诗歌就要体味此情、此景、此人和此感,不带感情不读诗歌。尽管古典诗歌历时久远,传承至今,语言的发音、含义、表达方式变化较大,今人阅读起来不易理解。但初读古典诗歌我们还是能领会其中的韵律与情感。比如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我提醒学生带着这种情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