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作人员职责,为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政务公开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负责督促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落实情况,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合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依法、规范、高效开展。
强力规范公开内容。公开政府决策行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实行预先公开,对专业技术强的重大事项聘请
2
f专家决策论证,对重大民生事项实行听证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反复论证程序,体现民愿,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公开行政审批行为。行政审批事项编印成册,主动为群众提供资料,充分利用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对每个审批事项的设立、调整、取消及审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全部公开。同时,向社会公布审批结果,防止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公开财政收支。实行“阳光”财政,财政资金调度执行办公会议集体决定制度,政府投资必须进行财政评审,财政收、支分线“裸露”,特别要加大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公开力度,不搞“大忽笼”,逐项公布、逐笔“曝晒”,逐月公开。公开社会普遍关心的事项。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需要了解的事项予以公开。
全力畅通公开渠道。坚持“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根据不同地方、不同事项,选择不同的公开形式。加强县政务中心“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政府公开平台建设,配备电子触摸屏,把工作动态、办事流程和政务信息全部公示;强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县级部门下放及委托办理的事项进行集中办理,接受群众的监督。注重媒体公开,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及部门网站开设政务公开专栏,分项定期公开。建设政务公示墙(栏),通过政务公开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信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拓宽政务公开渠道,采取文件、会议、简报等简便形式,把需要公开的事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健全预先审核制度。办公室、法制办、
3
f监察等部门通力协作,对政务公开的内容进行事前预审把关,规范政务公开的重点、范围和时间。健全主动公开制度。应该公开的政务事项,政府及主办部门要依法、全面、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建立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不必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事项,政府及主管部门应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申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