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1引言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说中国网民的数量达731亿,其中大学生网民已经达6亿。伴随着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的迅速普及,社会迎来了“微时代”。“微时代”是指“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核心媒介,以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为基本载体,以微内容、微传播、微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巧便捷的信息传输与接收终端扩大了交流范围,“微时代”下,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微阅读”等形式的“微生活”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等。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积极顺应“微时代”这股潮流,通过使用各种微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等工作。2“微时代”下的“95后”大学生特点分析在现今的“微时代”环境下,人们能够接受到打破时空限制的信息大餐,每个人进入了自由平等的网络空间。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这种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前的时代。“微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反哺教育”,学生受传媒影响大,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获
f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主导方式受到了挑战,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的流动变成了双向性的。“95后”大学生活跃在这样一个“有着自由的社会环境、丰裕的物质基础、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地球村。微信、美团、师兄帮帮忙、微博、超级课程表、有道等APP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APP。“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有着优点,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1)泛娱乐化下的游戏人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速信息化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干扰,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韩剧,造成上课时玩手机、宿舍里打游戏,手机成了无时无刻不在的伙伴。网络信息监管往往力度不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95后”的孩子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久而久之容易受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2)虚拟社会化下的人际交往。一些大学色沉迷于网络世界,比如在微信、微博上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关注其他信息,造成看问题观点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满足于在虚拟的游戏空间里交际,成为虚拟空间的“英雄”。(3)网络助推下的消费欲望。大学生的消费观超前,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购,消费超前,受骗上当,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3“微时代”呼唤思政教育工作转型高校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