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注重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但是,我们说这样的评价同时也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这一点,正好和加德纳一直倡导的多元化的“真实性评价”相吻合,讲学稿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比如:片段1梁老师在评价学生表演线段、直线、射线时,说你们的表演真精彩,片段2杨老师在评价一个个头很小,声音很大的学生时说,你回答的又准确有响亮。片段3当学生合作揭示菱形性质时,蔡老师表扬他们说:“你们的配合真默契”上述教学片断中,老师给予学生回答的反馈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形成性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很显然,老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对于生1,梁老师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语言和身体运动的肯定;对于生2的评价,杨老师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语言智能的肯定;对于生3蔡老师侧重的是对学生逻辑数学和人际关系智能的肯定。看似非常自然普通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却起到了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再如,对于“圆的认识”的教学:师:大家认为,什么是圆?生1:像太阳、呼啦圈、硬币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师:你非常善于观察。生2:圆是表示在平面内到定点距离都相等的所有点的轨迹。师:真了不起!你已经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圆了。此时生3高举着手积极要求发言,于是老师请生3发言。生3:音乐简谱中的休止符也是圆的。生4:我不同意生3的观点,休止符相当于数字中的“0”,因此,它最多算一个椭圆。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生3同意他的观点吗?(生3表示同意)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你的音乐知识还是非常丰富的……从上述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这就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生3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加以否定或指责,而是通过先对其他同学意见的肯定,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再肯定其在音乐方面的优点,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阿姆斯特朗说:“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