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陈大雕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20世纪60~70年代,江浙一带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50年代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是在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97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1933万hm2。水利部、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紧密配合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到了80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全国喷灌面积达到8667万hm2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的发展也出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3套滴灌设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滴灌面积已达到几万公顷。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80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用素混凝土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33万hm2。
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高潮已形成。据统计,1996年全国用于节水灌溉的各种投入达70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1333万hm2。这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现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