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留守儿童的“营养”问题摘要:在农村有这样一大批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由此变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情感缺失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我做了个统计,我们班级有55人,父母外出打工的有38人,父母离异或因其他原因不在身边的有8人。从这个数字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少,他们的家庭教育处于无人监管的空白区。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还是我们这个班,55人有33人作业完不成,经过老师做思想工作后,还有7个或8个人不写作业。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1监护现状堪忧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会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
f纵,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这样,隔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渴”一些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要求,顺其自然,从而使“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还有一些父母“破罐子破摔”,认为我家小孩学习已经这样了,且无药可治,这类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成了空白区。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