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振荡不衰减或增幅振荡。本课题拟研究大型光伏电站弱阻尼的振荡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这下模式的阻尼,达到抑制低频振荡的目的。再次,大型光伏电站应具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本课题拟建立一套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现对直流侧和交流侧的电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完成对太阳电池组件的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风速等数据的采集、变送、存储,得到当地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光伏系统运行状态数据,从而不断改进和调整光伏系统运行状态,达到最佳和最充分地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的目的,可为光伏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及电网的调度与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再次,其它方面大型光伏电站应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群控及光伏功率预测。本课题拟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快速、准确与稳定跟踪最大功率点,采用基于逆变器效率优化的方法实现逆变器群控,并在光伏等效模型基础上研发光伏功率预测。最后,编制《大型光伏电站接入输电网设计技术规范(草案)》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多数光伏电站尚处于示范运行的试验阶段,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接入标准。标准的欠缺对光伏发电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造成很大难题,不利于光伏逆变器厂商设计开发与电网要求相适应的并网逆变器产品;不利于光伏电站进行规范化的光伏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不利于电网进行技术升级提升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不利于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协调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本课题将根据研究成果以及借鉴国内外标准编制《大型光伏电站接入输电网设计技术规范(草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预期目标:(1)大型光伏电站并网与脱网时实现零冲击;(2)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当电网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条件下,光伏电站具备低压穿越能力、持续并网时间超过1秒;(4)通过光伏电站的控制策略抑制电网的低频振荡;(5)实现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与光伏功率预测,同时具备功率调节能力;(6)根据研究成果编制《大型光伏电站接入输电网设计技术规范(草案)》。
二、与项目相关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仿真平台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常用的建
f模方法有基于物理机制和基于外部特征两种方法。基于物理机制的光伏阵列模型可以实现与实际参数严格对应但其模型较复杂,文献12都从理机制出发,建立了太阳电池组件的仿真模型,但对仿真中使用的串联得到的并没有做说明。基于外特性的模型则可以根据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