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5、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较低;但大样本也存在着弊端,不仅费钱又费时,同时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和被试变量。四、名词解释。(第个4分,共5题,共20分)1、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f2、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可以随机选择或随机分派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中,是因为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通常有两种形成随机组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中。3、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4、韦伯定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或相对差别阈限。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5、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五、问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结合实验说明反应时相加因素法。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中先给被试呈现1~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然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让被试判定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否反应并记录反应时。2举例说明如何用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3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匹配组设计:匹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