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纪在法前”的深刻内涵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导和制度依据。纪律和规矩是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的尺子,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只有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才能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蔓延的通道。
一、要正确认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学上常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和治本是辩证统一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角度来讲,我们遵循的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治标”就是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各种腐败行为,“治本”就是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从源头预防腐败。从当前的情况和形势来看,由于多年的积累,腐败存量非常大,腐败现象,腐败行为,腐败思想已经滋生蔓延到社会各个方面,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到军队,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干部,从政治生活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标”和“本”平均用力,循规蹈矩地治标,四平八稳地治本,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腐败愈演愈烈,把腐败这个急病拖成死症,治本也无从谈起。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夺势,及时对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作出了调整,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以强力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
f间。这种调整是非常及时、必要和科学的,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抓重要工作、抓主要矛盾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
当前,工作重点、主要矛盾是“治标”,是严肃惩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治本”或不重视“治本”。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纪律建设,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纪律审查上,不能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在强力治标的同时,也要突出治本的功能,标本兼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立足当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还要着眼长远,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纪律约束,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和规矩成为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切实用党纪党规管住大多数。
二、要正确认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把纪律和规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