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抗过敏药选好用好
秋冬季节过敏表现为面部、身上出现皮肤红斑,伴随痒或痛感,喷嚏连续发作,流大量水样清涕,以及荨麻疹,严重者可引发哮喘。对于症状轻微的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反应,可以自行选购非处方药治疗。目前属于非处方类抗过敏药物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三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均为H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大家所熟知的扑尔敏为第一代抗组胺药,过敏性皮肤疾病,如风疹块、过敏性药疹、湿疹、虫咬皮炎首选。服用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嗜睡和乏力,所以驾车族在服用这类药物后不要开车。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所以服用此药后应多喝白开水。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因能加重病情需慎用,用前咨询药剂师。第二代抗组胺药以氯雷他定为代表,它是一种强力、长效的抗组胺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如喷嚏、流涕以及烧灼感,也可以用于急性、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为代表。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注意这类药物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肝功能损害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应慎用。第三代抗组胺药包括左旋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地氯雷他定和乙氟利嗪。近年来发现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心脏有毒副作用,一些品种已经逐渐被临床淘汰。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更少、疗效更好,特别是对心脏的副作用显著降低。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包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对于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的症状,如咳嗽、恶心,甚至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服用该药见效后,需减少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药。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安太乐疗效显著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目前市场局部抗过敏制剂越来越多,制成各种鼻喷剂、滴眼液、外用霜剂等。局部用药,既能避免口服第一、二代抗组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