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程。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3、职责安环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监管;公司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4、术语和定义41本规程所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包括三类:第一类: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第二类: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第三类:地上建(构)筑物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
f42无许可有限空间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43许可性有限空间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其它公认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5、安全操作规程51基本规定511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512严格实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513作业前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514作业人员必须为参加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且考试合格者,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者上岗作业。515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装备,制定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严禁盲目施救。5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的办理许可证的办理应遵守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53危害因素识别53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危害因素识别;532有限空间危害因素包括:①存在酸、碱、毒、尘、烟等
f易引发中毒、窒息、火灾和爆炸事故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②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淹溺、坍塌、腐蚀、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③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④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⑤湿度和热度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