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1
f《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小班化教育”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在部分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进行实验和可行性研究。从已有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发现:小班化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研究主要是从缩小班级规模,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方面,体现政府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设计方面则主要体现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在我国小班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除侧重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外,还重点研究了小班化教育中,教学流程管理、教学环境设置、兴趣爱好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这些前人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也积累了某些方面的优秀经验。但如何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对小班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有何影响等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实施与开展,不仅对小班化教育理论的丰富有一定的意义,它对整个现代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小班化教育90年代起,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入学人数逐渐减少。小学教育已从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提高型。近年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继提出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育,开始了区域性研究工作。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小班化师资
2
f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验。实验者们普遍认为小班化教育是以缩小班级规模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在体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所以小班化教育研究是建立在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观基础上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培养能够迎接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改革浪潮将缩小班级规模的研究推向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