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心理。在这样情境化的教学中,孩子们的
阅读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用行
动去感知,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领悟内在的哲理。
二、
表达阅读情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
的生活体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读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
因此,必须尊重孩子对同一读本的不同见解,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解释并鼓励大胆表达。表达
阅读情感首先体现在对阅读材料的个性化朗读上。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读出个
性,读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在课堂中大放异彩。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
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男孩认为,读时语速
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
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第三位孩子
则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
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
用心爱心专心
1
f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教师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
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
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其次,表达阅读
情感还体现在个性化质疑上。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一个孩子说:“妈妈
说小壁虎是傻孩子,我看不是的。”“小壁虎真是傻孩子吗?”教师马上捕捉住这个
问题资源,让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学生七嘴八舌:“小壁虎是聪
明的,因为它在被蛇咬住尾巴后会挣断逃走。”“小壁虎是傻孩子,它爬了那么多地
方,还没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太傻了!”“不是傻孩子,可能它尾巴断了,
心里难受,觉得没尾巴太难看,就不想看了。”“妈妈这样叫它很亲切,我妈妈有时
就是叫我傻孩子。”孩子们的发言很精彩,从他们的脸上,我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