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
作者:王随军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7期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素质得到实质性培养?为此,笔者着重从调控适应学习环境、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
调控适宜的“状态”,是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参与积极性的前提。这种“状态”主要是指一种“自然性”状态,即一种接近生活、贴近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和谐的环境。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适时运用鲜艳的色彩,为他们创造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亲近感,让他们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并使他们能更集中自己的精力,将语言文字与环境相结合,成为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为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打下基础。
2师生良好的情感。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美的创新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朋友式的态度,用优美、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配以对学生亲切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发挥平等交流的权利等。这样,教师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在这个场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3自我确定学习指向。人的潜能说提出:大多数人都会超额完成给自己设定的努力目标。为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给学生设定“你今天该学习这个”这样一个目标层面上,而应从课之始就不断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学习目标,并了解获得结果的可能性,计划他们的学习进程。正如有学者所说,“如果他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那么他们的道路就是明确的。”
二、挖掘最佳兴趣信息
生动的课堂绝非单调、机械的环节拼凑,教学内容若缺乏波动、起伏,给学生的刺激和振奋便会减少,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故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需将教学内容紧密地和生活中的最佳兴趣信息联系起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许多让人高兴、愤怒、忧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