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延平区西芹中心小学
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从一些名师的课堂、电视讲座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我得到一点启示。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花儿绽放时发出的香味,流畅、敦厚、激情,以味诱人,以情感人,让人有所鉴赏。
然而语文课堂提问,即课堂提问的规律、准则、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课堂提问皆是课文中字面上有的,却没能提升到更深的层次上来。有些老师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多累。问题数量多。一节课,老师在不停的提问,学生不断地应答,看似内容丰富,课很满,实际上却失去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这样的课上得太疲惫,老师准备的多、问得累,学生听得醉,困意绵绵,产生讨厌。
零碎。问题松散零碎。教师没能从教材的整体出发,缺乏全局观。有时明明能够通过一个主问题统领文章内容,让学生集中阅读,系统思考,然后连贯作出解答,教师偏偏要将其肢解成若干零碎的小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片言碎语。
肤浅。问题简单肤浅,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简单的判断性问题所占比例极大。所提的问题始终做表面文章,范围也小。对学生的局限性很大,在思想内涵上却深入不下去。
干浮。提问死板干巴,枯燥无味。提问前不善于作必要的铺垫准备,提问中也没有其他适合学生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动作方式与之穿插配合,问题转换时,问题与问题之间衔接也不自然恰当的过渡,而是生硬强加过去。问题的解决毛躁、浮飘。让听者感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又到了另一个问题,教师也不加追究。
上述四项,基本涵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出现的问题。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
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
堂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
恰当而富有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