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改革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素养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英语中“专业”(professio
)的本意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含义深化为具备学术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征的社会职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
f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职业标准。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主要针对普通学校的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多指向普通学校的一线教师。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还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做出明确成文的规定,因此,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长时间没有正规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有些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是从普通学校借调过来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拥有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占大多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一小部分。2培养“专业化”教师的模式存在问题目前,多数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以“老带青”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中、高等特殊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滞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的管理模式等方面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3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存在弊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构可供培训的数量和机会比较少,教师接受继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