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前言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了解儿科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内容涵盖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儿科学内容共分18章,其中,第1、4章为总论,介绍儿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2、3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防儿科学的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第5~18章研究各系统或年龄段疾病。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总趋势,根据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程、保持特色原则,本次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为了构筑坚实的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面,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的总体掌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适当介绍本学科新进展,拓宽眼界,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并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强化人文关爱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总学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见习课45学时。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
1
f三、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的任务和范围。2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临床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四、自学了解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各项指标和测量方法。3熟悉神经心理发育。4了解小儿某些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及处理。二、计划学时数三、教学内容1简要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包括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体重、身材、头围、胸围、上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