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代地层均有沉积,因此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二)、今朝之峨眉构造峨眉山地跨上扬子台褶皱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其构造较复杂。其主要构造为:1、褶皱1)、峨眉山背斜:它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近南北,长约七公里。由于南北两端分别为峨眉山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所斩断,故目前所见只是其一段残体。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十八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系统嘉陵江组,倾角1012度。东翼展布约五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倾角陡立,在凉风峡鞠家峡一带为变为倒转层序。故属不对称倒转背斜。2、万年寺向斜(又名桂花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约50度,长约30公里,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核部狭窄。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645度。向斜迅速撒开,逐渐过渡为单斜。3)、挖断山背斜(又称牛背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为本区次一级褶皱构造轴向北西约45度长约十二公里。核部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p1)翼部为上二叠统p2和三叠系地层。西南翼岩层产状正常,倾角中等。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东北翼近核部地层产状正常。但远离核部发生倒转。另外,背斜枢纽均发生倾没,故属小型短轴倒转背斜构造。保存完整,轴部尚有挖断山断层穿过。2、断层:本区断层属压性逆断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断层:1、峨眉山大断层:是本区最大的一个断层构造,它对本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地貌特征都起着控制作用。分布与峨眉山东南侧,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至峨眉山市中区。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5070度。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东南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2观心坡断层:规模较峨眉山断层小,东起纯阳殿一带,向西经观心坡至脚盆坝,全长18公里主断层线露头略呈舒缓的反“s”状,东西两端走向近东西。中段北西50度。断层有许多分叉,构成复杂的分支状形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