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地运用距离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3、渗透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教学内容重点: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其应用。难点:对课本例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和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向线段的概念,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提问1:请回答AB、AB、AB有什么不同?生AB表示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AB是有向线段AB的长度;AB表示有向线段AB的数量,AB与AB都是一个实数。师:提问2:设AB在x轴上或与x轴平行时,有向线段AB的数量、长度公式如何用AB点在x轴上的坐标x1x2表示呢?生:ABx1x2ABx1x2。师:提问3:沙尔公式的内容是什么?生:设轴上点A1A2A3A
的坐标分别x1x2x3x
为那么有A1A2A2A3A
1A
A1A
,或A1A2A2A3A
1A
A
A10。二、新课导入师:如果AB与y轴平行或在y轴上,有向线段AB的数量与长度如何求?
f生:设AB两点的纵坐标为y1y2,则ABy1y2ABy1y2师:那么,当有向线段与坐标轴不平行时,能否通过端点的坐标求出线段的长,即两端点间的距离呢?
我们可以通过作有向线段在x轴,y轴上的投影(射影),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线段的长,即两端点间的距离。如图1,设P1x1y1P2x2y2两点。从P1P2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P1M1P1N1P2M2P2N2,相交于点Q。
在RtP1P2Q中P1P22P1Q2P2Q2因为P1QM1M2x2x1所以P1Qx2x1同样P2QN2N1y1y2所以P2Qy1y2所以P1P22x2x12y1y22x2x12y1y22于是,我们得到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x2x12y1y22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公式的应用。例1求下列AB两点间的距离:(1)A21B51;(2)Aab22abcBac20。解(1)AB5221129413
ABac2ab2202abc2a2c2b224a2b2c2(2)
a1c2b22ac2b2例2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2AC22AO2OC2。
f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设点OABC的坐标分别为
O0,0AbcBa0Ca0,利用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有AB2AC2ba2c2c2ba22a22b22c2
又有AO2OC2a2b2c2,从而AB2AC22AO2O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