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的前身是中央电台的文艺调频,它开播于1985年,是全国开播最早、覆盖面最广的调频立体声节目。作为国家电台的文艺广播,文艺调频走过的历程是值得纪念的,其中有着许多辉煌与突破。然而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媒体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文艺调频的落后和弊端愈发显得跟不上时代。在2000年的3~8月,当时文艺调频的周到达率还为138,时隔两年之后,到了2002年的3~8月就下降为038。如此低的到达率自然不能带来理想的传播效果和盈利空间。而此时此刻,地方台频率专业化的发展,有增无减,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头。绝处才能逢生,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面前,善于思考的台领导高瞻远瞩,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决定对文艺调频大刀阔斧地改革,实施频率专业化,打造一个以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频率。r
r
音乐之声经过一年的运转,2003年据“新生代”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音乐之声周到达率已经提升为154,与2002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的变化就意味着增加了100万固定听众。这家调查公司的数据还显示:音乐之声在北京地区的有效收听率达到了3113,其中466以上的听众平均每周收听音乐之声超过7次,84的听众对音乐之声有超高的满意度。r
r
音乐之声的成功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2003年上半年起,络绎不绝“取经者”地方台的同行们纷纷来到中央电台,了解音乐之声专业化频率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状况。“音乐之声现象”已经成了许多同行们论文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专用词汇”。2003年底,音乐之声获得了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r
r
回首改革路,当初建立一个专业化流行音乐频率整体形象的预期目标已经达到,音乐之声收听率大幅提升,起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专业化频率的创收任务也顺利完成;而频率内的员工的收入相比于改革前都有了大幅提高。衡量一个频率改革是否成功的这3个最主要的数字化指标,音乐之声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r
r
著名媒体专家黄升民教授在他的“升民视点”专栏中认为,我国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中央电台音乐之声的诞生,延续了广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系列台、专业台改革,是广播媒体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r
r
2003年底出版的《媒介》杂志中,也对音乐之声的出现做了一个评论性的概述:“作为国家大台的中央电台,敢于借鉴海外类型化音乐电台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正面市场的挑战,已属不易。中央电台的一大步,也是中国广播事业的一大步,透过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