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2019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
第1页
f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
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