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择satwe→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总信息→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按规范要求的条件计算位移比,第二次应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不选择该项,以弹性楼板假定进行配筋计算。(2)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复杂结构,如不规则的坡屋顶、体育馆看台、工业厂房、错层和越层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没有楼板等情况,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会严重失真,所以,一般这些结构都不强行进行位移比控制。(3)高层建筑位移比计算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多层建筑可以不考虑。(4)位移比是判断结构规则性的重要依据,对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有重要参考作用。(5)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新高规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6)若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7)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二、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层间位移角)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373条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
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u/h宜符合下列规定:
1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表3.7.3
的限值。
表373
结构体系
Δuh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除框架结构外的转换层
11000
2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从不宜大于1/500。
3高度在150m~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从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抗规551条文说明:第一阶段设计,变形验算以弹性层间位移角表示。
名词释义:(1)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其中:
f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