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第三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介绍学生心目中的拉萨。3、完成本课的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朗读课文。二、指导朗读课文(一)1、看录象,初步理清课文脉络。2、学生逐一背诵课文。3、连起来背诵课文。(二)介绍学生心目中的拉萨。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2、指名介绍。
3
f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蔚蓝(
)
纯洁(
)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3、把你心目中的拉萨介绍给同桌听。
《拉萨的天空》教学随笔今天,我上了《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
知文章,能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在书上描红三个相同结构的生字。为了使学生能在第一课时中对拉萨的天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图片制成简单的powerpoi
t课件。另外,我在备课时特地设计了一些学生的活动,希望借此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然而,我发现我在这课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两次自读,第一次要求学生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则要求学生轻声读书,初步感受拉萨的天空的美,并将自己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与同桌分享。这样顺势以“老师没有同桌,同学们做老师同桌,分享老师认为最美的自然段”为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自以为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过渡相当自然的,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对“读通课文”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到位,也就是没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学生的读书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现在我们总说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率,看来课堂上任何一个目标都得扎扎实实地去完成。
另外,因为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段落,所以我将理解第一自然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设想通过图片资料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这一方式,使学生自主地理解语言文字。而在如何将语言文字化为学生脑海中的图片这一问题上,我采取问题“你现在是拉萨旅游的朋友,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最能吸引你?”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关键词句,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对拉萨天空的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也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而倍增激情。结束此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这节课上的确是充分地读了,但是读书的效果并不很大,原因就在于我虽然把握住了本段的关键词句,但是在理解上我没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