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场处置方案
一、烧(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继而导致烧伤事故发生;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腐蚀品能够对人体造成灼伤,事故主要分为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两大类。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主要是:主装置区、储罐区、装卸区、运输车辆、配电室、发电机房、检维修等作业场所均可能造成烧(灼)伤事故。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事故可能发生时间生产、检修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烧(灼)伤事故。2)事故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程度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火灾不能有效控制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火焰产生的热空气,能引起人体烧伤、热虚脱、脱水、呼吸不畅。储存的酸碱类化学品具有腐蚀性,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管道、阀门及动密封点泄漏时意外接触,有发生灼伤的危险,灼伤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

f
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上述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绝大多数属突发事件,当有以下征兆时需
引起注意:
1)异常天气的出现,导致事故的因素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设备、管道检维修期间,作业环境复杂,防护措施不完善;
3)可燃气体监测报警、周界监控、温烟感系统等报警信号失准;
4)生产系统、化学品装卸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发生泄漏;
5)静动密封点处泄漏无防护措施;
6)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不全;
7)装置设施存在隐患未及时处理;
8)电器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
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9)电气装置短路而引发的电弧。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生产经理)
理)
副总指挥车间主任)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f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
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
联系方式
组别
人员
联系方式
人员
联系方式
人员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职责
221总指挥主要职责:
①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联系方式
②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③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④带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