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医疗器械和空间飞行器上的仪器设备冷却。辐射式制冷技术是航天领域特有的制冷技术,是将空间飞行器内部的热量通过适当传热途径导至热辐射器,再由热辐射器排向4K冷黑空间。22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
f在普冷方面,1834年发明家波尔金斯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这是后来所有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型。1875年卡利和林德用氨作制冷剂,到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开始占有统治地位。到20世纪,制冷技术有了更大发展。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成功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米里杰发现氟里昂制冷剂并用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伯宁顿发明回热式除湿器循环以及热泵的出现,均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发展。在低温方面,1934年,卡皮查发明了先用膨胀机将氦气降温,再用绝热节流使其液化的氦液化器;1947年柯林斯采用双膨胀机于氦的预冷。大部分的氦液化器现已采用膨胀机,其在制冷技术的开发和实际使用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新的降低温度方法的发明,扩大了低温的范围,并进入了超低温领域。德拜和焦克分别在1926年和1927年提出了用顺磁盐绝热退磁的方法获取低温;由库提和西蒙等提出的核子绝热去磁的方法可将温度降至更低。更近期的制冷技术发展主要缘于世界范围内对食品、舒适和健康方面,以及在空间技术、国防建设和科学实验方面的需要,从而使这门技术在20世纪的后半期得到飞速发展。受微电子、计算机、新型原材料和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的渗透和促进,制冷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3.航天遥感领域应用的制冷技术原理简介31气体制冷技术气体制冷技术中的气体涡流制冷实质上是用人工的方法产生涡流使气体分为冷、热两部分,从而分离出来的冷气流即可制冷,优点是结构简单、启动快,但主要缺点是效率太低。适用于航天遥感领域的气体制冷技术主要包括气体膨胀和绝热放气制冷技术,换热器是这两类气体制冷机的关键部件,它的结构形式和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制冷机的效率和尺寸。换热器基本形式有两种,间壁式和回热式,两者区别在于间壁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流道彼此分开,回热式则是冷热流体周期性的交替流经回热器,回热器起到冷热流体热交换的媒介作用。按照换热器的不同将这两大类气体制冷机细分为间壁换热式制冷机、回热式制冷机和混合式制冷机。间壁换热式制冷机主要有JT节流制冷机、林德汉普逊制冷机和布雷顿制冷机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陆续应用在夜视仪和导弹制导系统的红外探测器制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