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P130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P130、(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
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P130。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P130(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P131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P131(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P132(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P133(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P133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P133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P134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P135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P136(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P137(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P137(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P138(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P138(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P138(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P143(2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P141杜威(22.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P142(2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P14624.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的。)P146(25.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不主张围绕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来实施与评估课程,所以它是没有目的的。)P146(26.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