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D.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解析:选B。实际是针对“逐”字所作的正确分析,说成“梦”字是错误的。★4“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24
f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
②
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须押此韵。②
③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魂。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解析:选C。“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6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答:
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34
f李太白杂言节选宋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