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安全工程潘诚立
2班
f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中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随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今年寒假我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为题,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现状(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影响合作医疗效果“医疗负担重,只能保吃饭,不能谋发展。”在调查中,一位
f卫生局领导向我们这样抱怨到:人员工资,县财政只承担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要靠医疗收入来弥补。虽然近两年各地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对农村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但相对于巨大的需求量,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发生了转移,致使“诱导消费”成为可能,不可避免地带来看病价格的居高不下和医药费用的虚高。(二)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影响农民实际收益全县自从03年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共有200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省里80的标准,共筹资5500万元,人均1200余元,而三年来只有约45万农民享受到参加合作医疗带来的报销实惠,收益率仅有29。除此之外,大病报销比例偏低,解决农民看病困难十分有限。近几年来一直被列为农村死亡原因之首的恶性肿瘤,前期治疗费用就高达10万元之多,后期治疗一年至少30余万元。如此之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俩万元的封顶报销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农民来说作用有限,再加上现在乡镇医院医疗设施不完善,农民真正有了重病多会到医疗服务比较完善的大城市医院治疗。几乎各地的合作医疗报销制度都r